第三,在組織實施上,《意見》提出,要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充分考慮到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差異,科學合理確定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細化實施路徑,完善工作方法,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力有序推進實施,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辦一件成一件,力戒形式主義,杜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確保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謝謝。
新華社記者:我的問題是,老百姓十分關心小區、社區的居住環境品質提升,《意見》也是把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以及完整社區建設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務,我想問一下這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如何,接下來將會在哪些方面發力?謝謝。
秦海翔: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導各地扎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國106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著力補齊小區、社區設施建設和服務的短板。2019—2024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了居民4800萬戶、超過了1.2億人,共改造提升各類老化管線36萬公里,增設停車位387萬個,建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7.8萬個。各地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進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累計實施改造4.46億平方米;各地還積極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并作為一項民生實事工程來抓好落實,讓行動不便、上下樓困難的老人,現在可以很方便地下樓曬曬太陽、和老街坊聊聊天,這也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意見》將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作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任務。下一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指導地方切實抓好組織實施。一方面,在完成“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這項工作,重點做好小區內老化管線改造,消除安全隱患。開展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小區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持續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因地制宜配建和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停車、充電等市政配套設施,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務,對于提升安全韌性、改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請問在這方面已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考慮?謝謝。
秦海翔: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城市的基礎設施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十四五”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補短板、強弱項、增效能的政策舉措,系統化實施城市的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在提升安全韌性方面,我們大力實施老化管道的更新改造,建設城市的排水防澇工程體系。目前,已累計建設改造各類市政管網50萬公里,消除城市的易澇積水點4800個,同時有超過一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配套加裝物聯智能感知的設備,來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我們加快建設城市綜合道路交通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管網補短板,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十四五”以來,我國建成城市道路有56.4萬公里,軌道交通里程1.1萬公里,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低碳發展,海綿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