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中轉”,推動港口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運向鐵路、水路轉移。到2025年,深圳港水水集疏運占比提升至34%。加快推進平鹽疏港鐵路改擴建,規劃建設小漠港疏港鐵路,拓展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物流新通道。以深圳港為樞紐港,積極推動與喂給港間的聯動發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圍繞物流配送、空中交通、城市管理等領域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示范應用場景,開通一批低空飛行航線。打造“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綠色出行體系,推動設施融合、信息融合、服務融合,加快推動軌道四期、四期調整、五期工程和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深化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結合軌道線路建設持續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升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換乘“無感化”水平。構建系統、友好、高品質的慢行環境,建設連續成片慢行網絡,每年新建不少于300公里非機動車道。(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
3.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交通樞紐、核心商圈、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適度超前建設超充站,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充分挖掘全球市場潛力,培育世界一流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領軍企業。推進光儲充放檢一張網建設,聚合充電設施、新型儲能等資源,開展車網互動、超級快充、柔性充電等新模式新業態應用。規劃布局綜合能源補給設施,重點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區充換電、加氣、加氫等綜合服務能力。網格化布設低空飛行器起降平臺,加快建設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加快綠色港口和綠色機場建設,提升遠洋船舶靠港期間岸電使用比例,新建近機位全面配備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施,有序推進新建遠機位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備配置。發展智能交通,推進多模式智能聯運技術、綜合樞紐綠色物流協同運營技術等智慧技術的研發應用。(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建設局)
06科技賦能碳達峰行動
1.前瞻布局基礎研究。加大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充分調動市場力量,推動國企、科技領軍企業、社會組織積極投入基礎研究。推進基礎研究中長期規劃實施,在新材料與化學、碳中和與環境生態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基礎研究重點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
2.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制定“重研”規劃,加強對碳達峰碳中和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支持。圍繞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等重點方向布局一批前瞻性、顛覆性綠色低碳技術。支持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設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推進碳中和科學數據中心技術研究。(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