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積極發展新型儲能、數字電網、光伏等優勢產業,前瞻布局發展深遠海風電、高效光伏、氫能(氨、甲醇)、先進核能、天然氣水合物等新能源產業,圍繞“總部研發+高端智造+場景示范+優質產品及方案供給”打造新型儲能產業中心。重點推進先進節能技術、環境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發展,打造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創新中心。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立足雙循環打造“全球買、全球賣”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加大對碳排放核查、碳足跡評價、碳減排咨詢、碳資產管理、碳金融服務等低碳服務業的支持,鼓勵林業、海洋、濕地等多種碳匯經濟業態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
3.構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積極創建國家、省、市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加快市級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建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動行業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和帶動作用。推進工業節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依法實施“雙超雙有高耗能”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施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化改造,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技術在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等產業園區應用,加速園區綠色低碳生產方式轉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
4.數字賦能產業綠色發展。鼓勵企業、園區開展能源資源碳排放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等系統建設,實現生產過程物質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推動全市工信領域重點用能單位安裝電力系統遠傳檢測儀表或建成能源管理中心并接入市級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實現一級、二級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和傳送。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爭創一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實施“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術在綠色制造領域的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
04城市建設綠色低碳行動
1.強化城市規劃布局引導。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開展碳排放專題研究。規劃建設生態冷源與通風廊道一體化的綠色生態網絡,改善城市微氣候。構建“一核多心網絡化”的城市中心體系,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深入推進公共交通導向的開發(TOD),有效降低通勤距離。(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住房建設局、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