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和幸福感,順應人民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的新期待,各地紛紛從標準、政策、示范、監管、產業等方面著手,構建支持住房品質提升的制度體系,開展“好房子”建設探索實踐。 2024年10月10日拍攝的浙江省級未來社區江南社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明確可增加封閉或開敞陽臺,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從提升設計服務、保證施工質量、規范質量檢測、嚴格驗收管理等方面發力,提升工程品質”“推動‘好房子’示范項目建設”……近期,各地陸續提出建設要求、制度保障、示范項目,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動“好房子”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補短板強服務,老房子改造讓生活更宜居 新房子要建設成“好房子”。存量巨大的老房子,如何變身“好房子”? “我們在客廳‘對酒當歌’,不用再擔心鄰居嫌吵鬧來敲門,下雨也不再用‘鍋碗瓢盆交響曲’接漏水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山東省淄博市新東升福園小區居民扈梅和親朋好友在客廳小酌聊天,笑聲中道出安居生活的幸福感。 淄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保障服務中心住宅產業科科長郝雨諾說,在老舊小區居民眾多反饋意見中,“隔音好”“不漏水”“不反味”等居住細節是他們對“好房子”的基本要求。“關注居住短板和痛點,對老房子的改造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 開發商張永志團隊將新東升福園小區居民提出的逐項訴求轉化為技術標準。張永志說,在回遷房改造中,采用隔聲樓板設計,在地面墊層下方設置5毫米柔性隔聲墊,阻斷噪聲傳輸通道;三玻兩腔節能玻璃隔聲量達40分貝,搭配高性能斷橋鋁,隔聲、保溫效果更好。 2024年10月31日拍攝的正在加裝電梯的銀川市興慶區燕和園小區。新華社發(袁宏彥攝) 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僅要注重物理空間的改造升級,還要關注“一老一小”,強服務、優配套。 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著力改造水、電、氣、熱等老化管線,實施建筑節能改造,并將滿足“一老一小”需求作為一項重點,加大適老化改造力度讓老人住進“暖心房”,增加嬰幼兒托育服務設施。 在杭州市余杭區良渚文化村,年逾八旬的黃大伯不久前完成了家中衛生間的適老化改造。“這個新的衛生間,地板加了防滑膠,馬桶改成了帶扶手的智能馬桶,淋浴房里還安裝了淋浴凳,可以坐著沖澡……”黃大伯滿臉興奮地看著嶄新的衛生間。 2024年2月1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荷花池街道居民錢金秀老人在家中洗腳。衛生間的適老化改造方便了老人的居家生活。新華社發(陳暐攝) 浙江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五個方面功能,為居住在浙江的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提供補貼。黃大伯家在“浙里辦”線上申請了適老化改造,改造共計花費3.2萬余元,黃大伯年滿80周歲,購買材料的費用可以報銷60%,報銷額度達1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