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先生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可再生能源與碳中和建筑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暨“可再生能源助力建筑與城市低碳發(fā)展高端論壇”中,發(fā)表題為《迎接三個趨勢,開啟碳中和建筑新時代》的演講。
仇保興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迎接三個趨勢,開啟碳中和建筑新時代
仇保興
很高興有這么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共同見證“可再生能源與碳中和建筑專委會”的成立,該專委會的成立順應了當前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的加速發(fā)展,現代建筑科技正面臨三個革命性新趨勢:
趨勢之一,從傳統的節(jié)能建筑轉向正能建筑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注重建筑能耗的節(jié)約,要轉向廣泛利用建筑來產生能源。人類建筑史長達上萬年,從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創(chuàng)造了建筑,發(fā)展到現在,現代建筑將結合各種各樣的可再生能源應用使建筑從能源消耗者轉向能源生產者。這就意味著建筑不再是城市能源消耗的某個單元,而是有新能量產生的一個新主體,由眾多這類主體構成的城市就為城市實現碳中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個充滿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時代,今后的建筑設計師都需要在節(jié)能的成本與產能的成本之間做科學理性的比較。
正能建筑
現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各種各樣的節(jié)能技術越來越新穎,能效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例如從傳統的建筑保溫轉向輻射能的節(jié)約,從集中能源利用轉向分布式的能源產生等等。又例如,相較于傳統的節(jié)能技術成本,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成本反而下降得更快,太陽能光伏成本在10年內降了近乎10倍,從技術上考慮未來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除此以外,屋頂風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
盡管當前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建筑節(jié)能保溫技術的成本低許多了,但仍有許多建筑師僅僅停留在對建筑保溫、對維護結構密封這類傳統的節(jié)能技術應用上。采用保溫技術節(jié)能往往具有較高的邊際成本,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邊際效益則較好,因此未來應將建筑節(jié)能與產能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使得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高的效率,進而使建筑實現碳中和,甚至還可能成為“負碳之源”。
趨勢之二,“建筑結構創(chuàng)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20世紀初期,由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的建筑師發(fā)起了一場稱之為“新建筑”的運動,把羅馬式的、巴洛克式的建筑,由石頭、木頭建造的這類成本昂貴的建筑,轉向由水泥、鋼筋、鋼鐵、玻璃建造的建筑。當時提出“建筑就是居住的機器”的觀念,認為建筑應該像工廠那樣明快、簡潔、實用,它就是一個供眾多人類公平居住使用的一種機器。這一場“新建筑”的革命宣告了現代建筑的誕生,也使得城市化的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