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零碳天地項目獲得瑞士Minergie協會頒發的該協會最高標準Minergie—A零能耗建筑設計認證。“該項目通過適應深圳氣候特征,在減少建筑能耗上、在垃圾焚燒電廠‘三廢’利用上、在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上,以及環保性和室內舒適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零碳天地項目在2022年4月入選由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瑞士聯邦外交部簽訂的中瑞零碳建筑合作示范項目,并于2024年1月底通過了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能院組織的零能耗建筑評審。瑞士Minergie—A認證不僅是中瑞零碳建筑合作示范項目取得的成果,也標志著中國的零能耗建筑設計創新與技術創新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倪虹部長《簽署中國與瑞士建筑節能領域諒解備忘錄》
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零碳天地項目以“全能型”可持續設計(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鉑金級健康建筑、近零碳排放園區、瑞士Minergie認證)為目標,以“營造自然”的態度,在深圳前海之濱打造一個“零能友鄰”的可持續示范基地。內設有零碳展廳、會議中心、健身中心、8泳道標準游泳館以及屋頂零碳公園,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深圳綠色和低碳展示的城市客廳,免費向市民開放。
項目鳥瞰圖
一層大堂效果圖
室內休閑空間效果圖
室內運動空間效果圖
室內游泳館效果圖
1.適應氣候
01“腔層"設計:
針對深圳地區“濕、熱、悶”的氣候特征,以及場地環境噪音干擾較大的情況,在建筑的南側、北側設置交通空間與屋頂光伏的氣候緩沖層,共同組成一個隔熱的“腔層”空間,提高了使用空間的隔熱、防噪性能。
腔層空間效果圖
02水膜隔熱:
在首層大堂外和四層游泳館西側玻璃上,采用了0.5cm的水膜,經過設計模擬,降低了玻璃外表面的溫度,從而減少游泳館空調負荷。
入口廣場效果圖
03“冷巷”空間:
建筑東側為配套辦公樓,兩棟建筑間距8m。熱風吹過建筑陰影區,巷子變得涼爽,形成了嶺南建筑特有的“冷巷”空間,東立面外圍護結構表面溫度因此降低,減少了建筑能耗。
04建筑遮陽:
西立面外挑12.8m的挑檐,對下部空間起到了遮陽的效果;建筑南、北立面設計多層次外挑平臺,并種植立體綠化,既起到遮陽的效果,又柔化了建筑。建筑立面超過25%的綠視率,給人帶來了觀感的愉悅。
這些“量身定制”的被動式設計,對建筑節能和減噪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創造了低碳建筑的“新空間”。
建筑遮陽系統圖
2. 因 地 制 宜
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每日可以處理南山區全部生活垃圾,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減少城市碳排放起到重大作用。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熱及爐渣,使用循環水進行冷卻,將電廠的“三廢”(廢汽、廢水、廢渣)高效地再利用,是本項目重要的技術創新。
(1) 高溫蒸汽發電后的“廢汽”,在本項目中得到高效再利用。從垃圾電廠引入1.9t/h、低溫蒸汽,在項目多場景的余熱梯級利用如下:
● 用于溴化鋰空調制冷與除濕;
● 用于泳池水恒溫加熱;
● 用于冬季泳池空間供暖等。
電廠余熱梯級利用,蒸汽年總利用量為1042t/a。
熱電聯產—余熱梯級利用示意圖
(2)垃圾焚燒發電的過程循環水,對設備起到冷卻作用。通過水質檢測報告顯示,循環水的水質滿足建筑中水水質的要求,在項目中可以應用到建筑便器沖洗水。節水量為30.85m3/d。
(3)垃圾焚燒后爐渣需要外運處理,在項目中利用其性能穩定的特點,通過工藝處理,可以將爐渣轉化為強度高、耐久性好的高檔人造石與工藝品,可用于建筑外觀、景觀鋪裝和室內裝飾。本項目中用量為1000㎡。
“三廢”在本設計中多方位、深層次的再利用,是減少材料碳排放的重要方式。
3.光建一體
利用深圳地區太陽高度角較高的特點,將屋頂光伏設計成東、西、南、北方向以8°傾角鋪設的藝術造型,營造一幅“海邊波光”浪漫的圖畫,與大海連為一體,構成了低碳建筑的“新美學”。
屋頂光伏效果圖
屋頂架空安裝雙玻單晶硅太陽能光伏板,南立面安裝彩色碲化鎘光電玻璃幕墻,西立面水幕后設置碲化鎘發電玻璃,東立面設置碲化鎘發電欄板,入口廣場設水下發電玻璃以及重力式發電地磚。多種應用場景、多角度的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為建筑帶來80.2萬kWh/a的發電量,超過建筑全年用電量的10%,達到“零能耗建筑”標準。零碳展廳及零碳公園采用全直流設置,減少電量轉換損失,使得建筑更安全。當建筑自身產能成為建筑的一個發展趨勢時,建筑師應該在光建一體應用上有所探索與擔當。
4. 智 慧 感 知
入口大堂設置了全維度智能化管理大屏幕,讓人們可以實時對建筑能耗情況、產能情況、碳排放數據、各層人員使用情況進行管理與展示。屋頂微型氣象站采集環境參數(風速、風向、PM2.5、PM10、溫濕度、太陽輻照度)與室內安裝高精度傳感器連接,對室內的舒適度(溫濕度、PM2.5、PM10、二氧化碳濃度、TVOC 以及甲醛)進行實時的監測和聯動,并在大堂智能屏幕上展示。建筑與室外環境感應聯動,建筑與室內使用場景、人員的感應和關聯,讓建筑更加主動、更智慧,不但可以降低建筑的運營能耗,更可以為人們提供健康、愉悅的環境,創造低碳建筑的“新感知”。
5. 營 造 自 然
本項目位于小南山西麓,是深圳市第六立面設計的重點區域。以營造自然的態度,以綠水青山的目標來設計零碳建筑是建筑師的使命。西入口廣場,保留了場地內2棵芒果樹與1棵大榕樹,既留住了自然生態也留住了場所的記憶;結合大樹和水幕設計營造一處別有洞天的自然環境,既是環境的營造,又為建筑創造了涼爽的自然本底。24小時對外開放的屋頂零碳公園即可觀無限的大海,同時提供市民活動場地,又是現代光伏藝術的展示平臺,為城市提供一處全齡友好、低碳環保的第六立面。南北立面多級立體綠化,將綠植從地面引向空中,引向小南山,建筑與自然共生,打造一幅“前海山居圖” ,零能友鄰,別樣自然。
根據建筑設計圖紙并結合項目運行情況,以《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 51350-2019為依據,采用多款專業軟件進行模擬,建筑可再生能源產量大于建筑年終端能源消耗量,達到了零能耗建筑的設計目標,減少碳排放5.38萬tco2/a。通過被動式設計、主動式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智能化四個維度創造了零碳建筑的“新美學、新空間、新感知”。
能耗數據統計表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零碳天地
項目類型:公共建筑
設計時間:2018年—2024年
項目地點: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
建設單位:深圳能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單位: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
可持續咨詢單位: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環能院
項目總負責人:于天赤 項目經理:鄭懿
設計團隊:曾德文、劉春芬、王軍、嚴建春、方紅志、李錦升、郭桃梅、林蘭詩、陳美婷、楊海靜、姜昌武、雷明奮、何婷、羅福良
中瑞零碳建筑合作:
中方團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環能院
瑞方團隊:瑞士茵態(Intep)建筑設計咨詢公司、瑞士SKAT咨詢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