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報主體
綠色建筑預評價的申請由建設單位(或者業主單位)提出,鼓勵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申請。
二、申報條件
(一)申請綠色建筑預評價的項目應當完成施工圖設計并通過施工圖審查,符合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和管理規定,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
三、申報方式
預評價項目采用線下申報的方式,申報單位將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協會郵箱:hzgba123@163.com。
四、申報材料
(一)申報資料應真實、完整。所有圖紙文件都必須提交通過施工圖審查的版本,相關證明文件須加蓋單位公章。
(二)申報資料清單
--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材料分類 | 材料類型 | 材料名稱 | 要求說明 |
1基本材料 | 1.1基礎類 | 1.1 .1項目審批文件 | 1.土地使用證 |
2.立項批復文件 | |||
3.規劃許可證(含用地、工程規劃許可證) | |||
4.施工圖審查合格書 | |||
5.施工許可證 | |||
1.1.2 建設單位文件 | 1.單位簡介 | ||
2.營業執照 | |||
3.開發資質證明 | |||
4.圖紙設計合同 | |||
1.1.3 設計單位文件 | 1.單位簡介 | ||
2.營業執照 | |||
3.資質證書 | |||
4.施工圖設計確認承諾函 | |||
1.1.4 咨詢單位文件 | 1.單位簡介 | ||
2.營業執照 | |||
3.資質證書 | |||
1.1.5申報材料文件 | 1.申報綠色建筑預評價承諾書 | ||
2.圖紙設計合同 | |||
3.預評價申報書 | |||
4.預評價自評估報告 | |||
5.更名證明文件(申報項目名稱與施工許可證名稱不一致時須提供) | |||
2規劃與景觀專業 | 2.1圖紙類 | 2.1.1規劃圖紙 | 1.須標有清晰的紅線、綠線,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塊與周邊居住類地塊的空間相鄰關系的數據(距離、高度等)。 |
2.項目或周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說明。 | |||
2.1.2綠化施工圖紙、說明 | 含室外景觀總平面圖、喬木種植平面圖、苗木表等。 | ||
2.1.3園建施工圖紙、說明 | 1.含建筑、室外場地、公共綠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間應設置連貫的無障礙步行系統; | ||
2.自行車棚/及附屬設施設計圖紙。 | |||
2.2證明材料類 | 2.2.1規劃設計條件 | / | |
2.2.2環境影響登記表(書) | 1.場地建設不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 | ||
2.建筑場地選址無洪災、泥石流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 | |||
3.場地內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 |||
4.場地環境噪聲。 | |||
5.包括對場地選址以及場地內和周邊是否有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說明。 | |||
6.當地規劃主管部門出具的規劃批復(通過規劃審查)。 | |||
2.2.3場址檢測報告 | 1.需要提交有毒有害物質專項檢測報告,如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電磁輻射檢測報告等。 | ||
2.其他污染物相關檢測報告或論證報告。 | |||
2.2.4地勘報告 | / | ||
2.2.5周邊公共交通分析報告 | 應分析說明場地出入口到周邊公共交通站點的距離及公共交通站點的線路數。 | ||
2.2.6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報告 | 1.住宅建筑:應分析周邊公共配套設施及其與場地出入口的距離、周邊開敞空間及其與場地出入口的距離、建筑本身的健身場地和空間; | ||
2.公共建筑:應分析申報項目的服務設施、建筑空間與項目場地的開放性、周邊開敞空間及其與場地出入口的距離、建筑本身的健身場地和空間。 | |||
2.2.7日照模擬分析報告 | 應根據規劃布局、建筑間距,通過軟件模擬計算后,提供本項目日照時數的計算說明文件。 | ||
2.2.8室內外健身面積分析文件 | 應提供室外不同區域健身面積的位置、面積相關資料。 | ||
2.2.9室外健身跑道材料資料 | 應提供室外跑道的路線、條數、每條長度相關資料。 | ||
2.2.10用地指標計算書 | 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標。 | ||
2.公共建筑:建筑容積率。 | |||
2.2.11開發地下空間面積比例計算書 | / | ||
2.2.12地面停車率計算書 | 應提供地上及地下機動車停車位指標(總車位、充電車位、無障礙車位)、地上及地下非機動車停車位指標、地面停車率計算說明文檔。 | ||
2.2.13生態補償方案 | 應介紹現場地開發前的原有地形地貌及場地開發對其影響和采取生態補償措施介紹。 | ||
2.2.14公共建筑項目綠地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 | / | ||
2.2.15綠容率計算書或植被葉面積測量報告 | / | ||
3建筑專業 | 3.1圖紙類 | 3.1.1建筑施工圖紙、說明 | 1.建筑總平面圖; |
2.綠化平面圖(應包含公共綠地面積); | |||
3.平面、立面、剖面圖; | |||
4. 門窗表及門窗大樣; | |||
5. 圍護結構做法詳圖; | |||
6.建筑設計說明/建筑構造做法表。 | |||
3.1.2幕墻施工圖紙、說明 | / | ||
3.1.3標識系統設計文件 | / | ||
3.2證明材料類 | 3.2.1室內污染物濃度模擬報告 | 1.應模擬分析室內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物濃度; | |
2.應模擬分析室內PM2.5、PM10年均濃度。 | |||
3.2.2節能設計圖紙 | 1.節能設計專篇; | ||
2.節能設計報告書; | |||
3.節能計算書。 | |||
3.2.3門窗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報告 | / | ||
3.2.4防水、防潮相關材料的預算清單 | / | ||
3.2.5標識系統設計與設置說明文件 | / | ||
3.2.6建筑的朝向、體形、窗墻比的優化設計及滿足標準要求的分析報告(如需) | / | ||
3.2.7電梯與自動扶梯人流平衡計算分析報告 | / | ||
3.2.8裝飾性構件分析報告 | 如無裝飾性構件則無需提供此報告。 | ||
3.2.9安全玻璃、門窗等產品或配件的型式檢驗報告 | / | ||
3.2.10人車分流專項分析文件 | 應標注人行流線和車行流線。 | ||
3.2.11裝修耐久性工程材料預算清單或承諾函 | / | ||
3.2.12遮陽產品說明書 | / | ||
3.2.13可調節遮陽設施比例計算書 | 應提供采用可調節遮陽設施的面積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計算說明文檔。 | ||
3.2.14電梯產品說明書 | / | ||
3.2.15玻璃幕墻光污染分析專項報告 | / | ||
3.2.16BIM技術應用報告 | 應包括不同階段不同專業的的協同工作內容、軟件使用、模型的建立情況及截圖、應用范圍、效果(效率和效益)提升等。 | ||
3.2.17碳排放計算分析報告 | 應說明采用的標準、計算方法和依據、采取的具體減排措施。 | ||
3.2.18綠色建筑的創新分析論證報告(如有) | 應包括創新內容及創新程度,應用規模、難易復雜程度及技術先進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 ||
4結構與建材專業 | 4.1圖紙類 | 4.1.1結構施工圖、設計資料 | 1.結構設計總說明、各層結構平面圖; |
2.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鋼使用說明文件及比例計算書,關于所采用的混凝土、鋼材合理性論證材料; | |||
3.建筑結構體系(包括各水平、豎向分體系,基坑支護方案)優化論證資料。 | |||
4.1.2裝修專業設計圖紙 | / | ||
4.1.3外部設施設計說明、計算書和結構大樣設計圖紙 | / | ||
4.1.4抗震性能分析報告或抗震設計專篇(包括抗震超限審查結果) | / | ||
4.2證明材料類 | 4.2.1主體與圍護結構(包括門窗、幕墻)計算書 | / | |
4.2.2主要結構材料的檢測報告 | / | ||
4.2.3關鍵構件計算書 | / | ||
4.2.4建筑形體規則性判定報告(或特殊情況說明)等 | 應提供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第3.4.3條進行形體規則判斷,且形成結論的文檔。 | ||
4.2.5工程材料預算清單 | 1.應提供能說明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比例的文檔; | ||
2.應提供能說明現澆混凝土應采用預拌混凝土,建筑砂漿應采用預拌砂漿比例的文檔。 | |||
4.2.6建筑適變性提升措施的專項設計說明 | / | ||
4.2.7高強度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 | 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混合結構應提供相應高強度材料的用量比例計算書。 | ||
4.2.8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 | 應說明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比例。 | ||
4.2.9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利用比例計算書 | 內容應與圖紙及工程概預算材料清單一致。 | ||
4.2.10綠色產品工程材料預算清單或承諾函 | / | ||
4.2.11材料預算清單 | / | ||
5暖通專業 | 5.1圖紙類 | 5.1.1暖通施工圖紙、設計說明 | 1.暖通設計說明; |
2.設備列表及性能參數計算說明書; | |||
3.機房圖紙; | |||
4.暖通平面圖紙。 | |||
5.2證明材料類 | 5.2.1氣流組織模擬分析報告 | / | |
5.2.2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計算書 | / | ||
5.2.3電冷源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計算書 | / | ||
5.2.5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計算書 | 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計算書,應有詳細的計算過程。 | ||
5.2.6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耗電輸冷(熱)比計算書 | 應有詳細的計算過程。 | ||
5.2.7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計算書 | 應有詳細的計算過程。 | ||
5.2.8建筑全年能耗模擬分析報告 | 供暖空調系統能耗和照明系統能耗之和節能比例。 | ||
5.2.9可再生能源利用專項計算分析報告 | 可再生能用利用專項分析報告,應體包括系統規模、利用方案、投資、經濟效益及回收期。 | ||
5.2.10綠色建筑的創新分析論證報告(如有) | 應包括創新內容及創新程度,應用規模、難易復雜程度及技術先進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 ||
6.給排水專業 | 6.1圖紙類 | 6.1.1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 | 1.給排水系統施工圖及設計說明; |
2.雨水/中水系統施工圖及設計說明。 | |||
6.1.2綠化灌溉施工圖、設計說明 | 設計說明中應明確綠化灌溉方式、灌溉設施等。 | ||
6.1.3雨水控制利用專項規劃設計或方案 | / | ||
6.2證明材料類 | 6.2.1節水器具產品說明書、檢測報告或承諾函 | 應體現流量、用水量參數、用水效率等級,并與設計說明一致。 | |
6.2.2水資源利用方案 | 包含用水定額的確定、逐月水平衡計算、給排水系統設計、節水器具、污水處理等。(大于10hm2的場地根據得分提供雨水專項規劃設計方案,應介紹規劃依據、原則、范圍、標準、目標、雨水系統規劃。) | ||
6.2.3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計算書 | 應包括水量平衡分析、非傳統水源利用系統設備及構筑物參數的計算確定、各項用水的詳細計算過程、技術經濟分析等。 | ||
6.2.4設計控制雨量計算書 | 應包括當地降雨統計數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詳細計算過程。 | ||
6.2.5給排水管道、設備、設施標識設置說明 | / | ||
6.2.6節水灌溉設備產品說明書、檢測報告或承諾函 | / | ||
6.2.7空調冷卻水水處理設備產品說明書 | / | ||
6.2.8水景補水水量平衡計算書 | / | ||
6.2.9綠地及透水鋪裝比例計算書 | / | ||
6.2.10綠色建筑的創新分析論證報告(如有) | 應包括創新內容及創新程度,應用規模、難易復雜程度及技術先進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 ||
7 電氣與智能化專業 | 7.1圖紙類 | 7.1.1電氣施工圖紙及設計說明 | 應說明用電分項計量、變壓器選型設計的設計情況等。 |
7.1.2智能化設計圖紙 | 1.應能體現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應具有自動監控管理功能; | ||
2.應能體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的監控和通風系統的聯動; | |||
3.應能體現能源監控系統等。 | |||
7.1.3夜景照明設計圖紙 | 應包含夜景照明中避免光污染的相關設計情況,人行道路照明設計等。 | ||
7.2證明材料類 | 7.2.1照明計算文件 | 應對不同區域的照明燈具的數量、功率進行統計,并計算照明功率密度和照度。 | |
7.2.2變壓器負荷計算書 | 應包括詳細的計算過程。 | ||
7.2.3可再生能源利用專項計算分析報告 | 可再生能用利用專項分析報告,應體包括系統規模、利用方案、投資、經濟效益及回收期。 | ||
7.2.4綠色建筑的創新分析論證報告(如有) | 應包括創新內容及創新程度,應用規模、難易復雜程度及技術先進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 ||
8建筑物理專業 | 8.1圖紙類 | 8.1.1建筑設計說明、構造做法表 | / |
8.1.2暖通專業設計圖紙 | 1.暖通專業平面圖(應包含地下車庫一氧化碳監測位置、檢測裝置數量;二氧化碳、PM2.5、PM10、監測位置布置位置、數量); | ||
2.暖通設計說明; | |||
3.暖通機房圖紙; | |||
4.設備列表及性能參數說明; | |||
5.系統圖(應包含與風機聯動); | |||
6.通風、防排煙平面圖。 | |||
8.1.3規劃總平面圖 | / | ||
8.1.4景觀園林總平面圖、道路聲屏障、低噪聲路面等降噪措施圖紙及文件等 | / | ||
8.2證明材料類 | 8.2.1室內背景噪聲和構件隔聲性能分析報告/檢測報告 | 通過室外聲軟件模擬計算后,根據項目相關圖紙,應提供不同類型建筑中最不利功能房間的室內背景噪聲和構件隔聲性能的計算說明文檔。 | |
8.2.2日照模擬分析報告 | 通過軟件模擬計算后,應根據規劃布局、建筑間距,提供本項目日照時數的計算說明文檔。 | ||
8.2.3場地熱環境計算報告 | 1.若規定性設計:應提供規定性設計說明文檔; | ||
2.若評價性設計:應提供迎風面積比計算說明文檔。 | |||
8.2.4室內動態采光和眩光分析報告 | 1.采光分析:對不同朝向、不同樓層的典型戶型室內自然采光效果進行模擬計算,提供照度、采光系數的計算說明文檔; | ||
2.眩光分析:對不同朝向、不同樓層的典型戶型室內眩光效果進行模擬計算,提供眩光指數計算說明文檔。 | |||
8.2.5室內熱濕環境分析報告 | 1.若為自然通風或復合通風:應提供室內熱環境參數在適應性熱舒適區域的時間比例計算說明文檔; | ||
2.若為人工冷熱源的建筑:通過軟件模擬,提供不同類型主要功能房間在不同設計工況下PMV計算值、PPD計算值、整體評價指標計算說明文檔。 | |||
8.2.6室內自然通風模擬分析文件 | 1.居住建筑:需計算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 | ||
2.公共建筑:需通過軟件模擬計算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 | |||
8.2.7場地室外環境噪聲分析評估報告/檢測報告 | 通過軟件對室外噪聲進行模擬,提供項目環境噪聲值、所屬環境功能區計算說明文檔。 | ||
8.2.8室外風環境模擬計算分析報告 | 應包括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1.5m高處的風速和風速放大系數,以及夏季、過渡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的風環境的分析。 | ||
8.2.9場地周邊及建筑物的實景影像資料 | / | ||
8.2.10相關產品太陽輻射反射性能檢測報告(如有) | / | ||
8.2.11機動車道遮陰及高反射面積相關比例計算書 | / | ||
8.2.12屋面涂料性能檢測報告(如有),屋面遮陰及高反射面積比例計算書 | / | ||
8.2.13綠色建筑的創新分析論證報告(如有) | 應包括創新內容及創新程度,應用規模、難易復雜程度及技術先進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
(三)申報資料存放格式(參考下圖)
五、申報流程
預評價項目采用線下評審方式,分為項目注冊、形式審查、專業評審和公示公告共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時限要求,各單位務必按時完成,具體如下:
1、惠州市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負責受理預評價的申報工作,對項目進行審核、確認。
2、協會收到申報材料后應于7日內對項目進行形式審查,資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申報單位;申報單位應在10日內補正資料(超期將視為形審不通過),再次提交形式審查。 資料仍不符合要求的,協會終止項目評審。資料符合要求的,通過形式審查。
3、形式審查通過后,協會應組織專家組進行專業評審。對專家組評審不通過的條文,申報單位應在10日內按專家意見完成修改回復并提交二審,至所有條文通過專家評審(原則上專家審查最多二審)。二審未通過專家評審的項目,協會將終止項目評審。專業評審應該30日內完成,申報單位補資料、專家現場查看時間除外。
4、評審通過的項目講在協會官網(http://www.tangren1994.com/)公示,公示期7天。
5、公示無異議后,協會出具《綠色建筑技術預評價報告》(系統生成)或《預評價報告》。
附:申報流程圖
六、申報聯系方式
請咨詢惠州市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協會,聯系方式:
地址:惠州市江北東江二路二號富力麗港中心酒店4層14室
聯系郵箱:1132941895@qq.com、hzgba123@163.com
聯系電話:0752-7779055
附錄1:申報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證明材料清單(《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附件4: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自評估報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附錄4-1: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自評估報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2024修訂版))
2025-01-06
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申報指南《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2022-10-26
2022-10-26
2022-10-26
附錄4: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自評估報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2022-10-26
2022-10-26
2022-10-26
附錄1:申報惠州市綠色建筑預評價證明材料清單(《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
2022-10-26